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以就业为导向创办优质高职

作者:不详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04年05月08日 15:05  浏览:
——全国8所优秀高等职业院校经验介绍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取得明显成绩。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布局更加合理,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社会认同度明显提高。2003年,教育部对26所高职院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其中8所院校被评为优秀。

  今天本刊刊出这8所院校的办学经验,旨在进一步推进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三个坚持活力无限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建校11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建校以来,我院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6.75%。回顾走过的办学历程,总结学院的办学成绩,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始终坚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面向市场,准确定位,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积极主动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为深圳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提出了“深圳的经济增长点出现在哪里,我们的专业就办到哪里”的口号。

  充分发挥学院“校企合作”优势,形成就业长效机制。建立专业管理委员会,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办学体制。据不完全统计,自建校以来累计有2700多名毕业生通过专业管理委员会的介绍或推荐寻找到就业机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0%以上,有的专业则达到65%以上。校外实习基地在接收学生就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航运与港口管理专业为例,紧密依托现有的7个实训基地,让学生充分体会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文化和要求,而毕业生们则以“上手快、能吃苦”的特点赢得了企业的信任,许多企业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就开始物色自己的人选。

  高度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建立功能齐备、仿真性强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工业中心,让学生“真刀真枪”进行训练;坚持实行“双证书”制度,严格毕业标准;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主要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与国家职业鉴定全面接轨;大力推行“一专多能”工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和技能,增加新的就业优势;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训导。

  强化择业观教育,形成“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机制。学院注重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事业观、人生观教育,坚持在学生毕业前夕,由导师或班主任、辅导员进行“告诫性谈话”,以谈话的方式对毕业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特别要指出学生的不足,做到就业指导个性化、人本化。

  面向“三农”打造品牌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创建于1948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九五”以来,学院以服务“三农”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新思想观念、改革学科办学体系和内部管理体制,走出了具有农业高职教育鲜明特色的办学之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0%

  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三农”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农事企业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农村基层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

  牢固树立时代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农为本,立足高职,扎根农村,校企结合,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创建国家示范农业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

  坚定地走特色办学之路。通过建立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等有效形式,探索出一条全方位、全过程有行业、企业参与,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办学之路。学院与国内外216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聘请他们参与专业设置、制订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讲课、指导实习、合作搞科研、办产业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行业岗位要求重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岗位需求,围绕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积极探索“双证制”、“订单式”、“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经过五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健全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教育质量为目的,建立健全了行政、教学、学生工作等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具有农业高职教育特色的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以人为本,本着“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引进培养结合”等思路,积极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肯定人才。学院聚集了国内外50多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师。

  建设优质实验实训基地。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农业部批准的农业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北方农村能源培训示范基地。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规划并建设,实现了实验实训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计算机信息网络设施、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日光温室、种子实验实训条件、种猪场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八个环节 创优争先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继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院校之后,2003年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8所之一的全国优秀高职高专院校。学校有效推进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的主要做法是:紧紧围绕“基础、主线、重点、中心、根本、导向、目标和宗旨”这个高职人才培养链的八个环节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做到:以优化环境为基础,以产学结合为主线,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规范教学为中心,以内涵教育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特色办学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夯实一个基础:以优化环境为基础。着重做好四方面的工作: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有效实现“六个超前”,即瞄准高职探新路、压缩中专办大专、规模办学增效益、负债经营求发展、围绕市场找出路、重在素质育英才;狠抓“细胞”,重在落实,“细胞”是指教研室主任、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改善环境,营造氛围,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努力创建优美的生活环境,二是努力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努力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务实创新,完善机制,学校建立健全了200多项规章制度。

  贯彻一条主线:以产学结合为主线。主要抓好以下环节,即不断拓宽产学结合范围;不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吸收专家推动专业建设;不断给予相关企业智力支持。

  突出一个重点: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主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不断完善对教师的倾斜政策;不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不断健全对教师的激励政策。

  围绕一个中心:以规范教学为中心。为保证教学质量,做到认识、制度、机构、人员、政策、装备、改革、工作“八个到位”。

  注重一个根本:以内涵教育为根本。通过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科学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既能爱国,又能创新,既有较强实践能力,又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强化一个导向: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一抓观念更新,形成全员抓就业的局面;二抓依法治理,使毕业生就业工作走上依法治就的良性轨道;三抓内涵发展,注重人才培养的内在质量;四抓改革创新;五抓厂校合作;六抓市场信息;七抓考核兑现。

  瞄准一个目标:以特色办学为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努力形成“以工为主、以销定产”的办学特色和“六双”特点:全面推行“双证书”、特殊培养“双定生”、总体实行“双推进”、方式采取“双元制”、教学执行“双制度”、教师成为“双师型”。

  体现一个宗旨: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其特点就是要通过办学来体现学校对学生的服务、对社会的服务、对国家的贡献。

  服务铁路 快速发展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坚持“服务铁路,面向社会”和“主动适应,主动服务”的办学思想,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特色,实现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共同提高。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构建融入式产学合作模式。学院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形成了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产学合作办学机制,构建起办学全过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的融入式产学合作模式。一是企业主动参与学院教育教学管理,共同把握办学方向。二是校企双方共同实施“N+1”联合办学,即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习放到现场完成,理论授课与实践技能训练交替进行。三是学院主动为企业生产基础环节提供服务。学院将为现场站段培训职工视为与铁路企业的“连心工程”,承担职工培训10000余人。此外,学院瞄准企业科技进步需要,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近年来,共有50余项科研成果和技术开发新产品应用于生产实践。

  以“硬件做优,软件做强”为目标,建设“高、新、全、通”的实践教学基地。“高”就是实践项目和内容要有高技术含量;“新”就是动态地纳入各个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全”就是所有开办专业都有配套齐全的实验实训设备;“通”就是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资金,尽可能增强各专业实训室和基地的通用性。

  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一是依托产学合作,寻求企业支持。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郑州铁路局,通过技术援助、资金支持和无偿调拨等方式,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支持。二是凭借自身力量,研制教学设备。先后开发出铁道供电变电所综合实验台、继电保护实验台、电力机车电子插件实验台等实训设备。三是开发软件,实现“软硬结合”。学院把建设多媒体专业综合实训室作为实现实践教学“软硬结合”的有效模式。这种集实物设备和现代教育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示教、模型演示、实训演练等多项功能,成为教、学、做合一的新型课堂。

  立足自主开发,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学院自主开发的教学软件累计达到3400学时。在首届铁路职业教育优秀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评比中,学院开发的《16V2240ZJB柴油机》等7个多媒体教学软件获得一等奖。

  多年来,学院通过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个对准办出特色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学院,我们牢牢把握好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三个定位,立足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实行产学研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为当地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根据上述定位,学院提出了“四个对准”的办学方针,即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入世”育人才。

  实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院所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学院通过改制、租赁、股份制合作等方式,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做好产学结合文章;与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辟合作育人新途径。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践,全程参与生产和管理,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管理才干。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技术型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技术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途径,以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以此来组织教学。一是调整和改革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确保新的教学体系的实施;二是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三是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突出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实施新的教学体系创造条件。

  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一是面向全市举办各类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班。几年来,学院先后举办培训班7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近两万人,印发科技资料10万多份;二是开展各种应用性研究,将成熟的技术及时推广到生产第一线。近几年来,学校先后为永州及周边地区引进推广各种实用新技术30多项;三是发展校办产业,提高科技含量,通过示范带动全市产业的开发。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认真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学院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全面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一是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络,及时掌握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二是与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根据其用人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增设相关内容,满足用人单位需要;三是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五多”模式创出新路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效益观,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自身资源,为社会大系统服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多运行模式”,为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地区搞好高职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学校现有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已经形成了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及远程教学并行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在大系统教育观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创办了诸如“校企合作”模式的环境监测专业,“校校合作”模式的城市燃气与热力工程专业,“订单培养”模式的金融保险专业,“后订单培养”模式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等。

  多渠道的筹资途径。依据大系统教育观,学校建立了“主、辅、补”模式的投入机制,即以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为主;以学校学费收入、创收为辅;以社会资金、社会支持为补的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具体操作上采用了借资、垫资、“借船下海”、“引凤筑巢”等多种方式,把多方筹集的资金重点用于图书馆、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场地的建设,使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和加强。

  多方位的管理体系。学校在管理实践中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学生管理标准化体系;后勤服务社会化体系;教师学术科研奖惩体系等五个垂直的管理体系。

  多变化的专业设置。学校以需求第一、适时调向、主干辐射、以点带面作为专业建设的原则,形成了专业设置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首先,学校始终围绕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以及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针对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要求设置专业。其次,根据社会对人才能力结构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原有专业的培养方向,以某一专业作为主干,针对社会需求,向外围辐射,衍生出相关的新专业。

  多方向的知识结构平台。即由伦理道德、文化基础和技术技能基础模块构成的一个基础知识平台。在此平台上,各专业又设计了3-5个方向性的限选课组,标志着社会职业岗位()的不同需求,进而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

  能力为本就业旺盛 北京工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教学建设和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5%

  转变观念,科学定位,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根据各专业的教学需要,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建立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所有专业都有校企双方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采用“订单培养”方式,按照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

  科学规划,政策倾斜,全方位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改善教师的学历学位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断加大对教师进修和专业实践的支持力度。对参加硕士、博士学位进修的教师,除全额报销学费外,还对其毕业论文给予15000-30000元的经费支持;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给予500-1000元的奖励等。近3年来,学校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用于教师的学历学位进修、单科进修、实践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全校共有计算机1200余台,语音室座位248个。为加强数控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了拥有10台数控机床的数控实训中心,该中心的二期工程计划在2004年年底完成,届时其数控机床将达到30台。学校拥有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全院30个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所有专任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为了使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考核尽快与社会接轨,学院设立了国家信息化培训点、CAXA机械制造工程师培训点、数控加工工艺员培训点、汽车修理中级工职业技能培训点、全国乡镇煤矿矿长培训基地等18个职业技能培训点和考试点。

  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在认真研究高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抓住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中“第一线”、“高等”、“应用型”几个关键词,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按照训练内容与职业证书接轨、考核内容与职业证书接轨、参加社会职业技能考试三个层次和步骤逐步推行“双证书”制度。

  学校有国家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两个,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7个,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试点专业群。学院对试点专业在资金、教师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以试点专业为龙头,整体带动教学改革。

  从严治校铸就警魂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柱石,担负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对人民警察的政治素质、作风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作为为公安系统输送人才的院校,我们始终坚持政治建校,质量为本;始终坚持以警务化管理为主渠道的养成教育;始终坚持应用型公安人才的培养方向。

  首先,把政治建校、质量为本真正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提出政治性、统一性、严格性的育警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原则,明确培养目标的完整内涵,科学合理的设置政治理论、业务基础、能力训练等必修课程。公安院校毕业生的质量首先是政治质量,他们要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懂得为谁从警、怎样从警。

  其次,全面坚持警务化管理。一是坚持严格的思想教育,逐步形成学生的自觉性;二是加强纪律训练,在规范有序的一日生活制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行为习惯和警容风纪;三是重视把严格的纪律要求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整齐一致与个性发挥相统一,严肃紧张与活泼多样相照应,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互相协调。

  第三,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公安人才为主导方向。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对公安院校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具有某些专业能力,还应该成为综合素质很强的应用型警务人才。为此,我们在办学思想、办学原则、培养目标、课程质量的系统框架指导下,特别注重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主干课程都具有良好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完整的单项能力训练和综合演练的实践实训场所。

  在实践教学中,实战技能占有重要比重,实行“学警结合,校局互动”。学校还在基层公安机关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聘请有着丰富的公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同志兼职学校教学工作。

  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学校坚持质量、规模、时间、效益相统一,不盲目追求规模,不随意降低要求,不放弃每一个培养环节,从学校领导到每位教职工都要树立正确的育警思想,学校的党团工作、后勤保障、校园环境等都与教学需要和警务化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营造出一种具有浓郁警察文化氛围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薰陶。

  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措施,使历届毕业生受到公安机关和社会的好评,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还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

  《中国教育报》200456日第3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4年05月08日 15:05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

Baidu
map